其实,关公从一个武夫变成财神是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他首先要做的是从中国古代灿若星辰的名将里脱颖而出,先起码成为一个“神”,其后才谈得上“财神”。
不过,关羽迈向神的第一步并不顺利。
关将军在兵败麦城被杀后,蜀汉朝廷赠给的谥号叫“壮缪”,按照《谥法解》的解释这并不是个好称呼。
“武而不遂曰壮,名与实爽曰缪”。这个谥号说关羽空有本领却没干成什么事,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中国古代历来都认死者为大,谥号也一般较其生平多所溢美,可见在关羽死后,蜀汉集团中的很多人对他并不太满意。
单纯从历史上看,关羽此刻还并不显眼。
南朝梁代著名的道士陶弘景编撰《真灵位业图》,将数百名俗世的帝王将相神格化,其中有刘备、曹操、诸葛亮、司马懿,甚至有徐庶,但唯独不见关羽。 可见直到南北朝,关羽还是“默默无闻”的。
关羽作为神的地位得到国家承认并且地位不断上升,始于宋朝。
宋神宗时,传说宋军在远征交趾时关羽曾显圣帮助宋军,因此政府出资加建专门的显烈庙,后来宋哲宗还亲自题写“显烈”二字作为显烈庙的匾额。从此,关羽成为护佑宋朝军队的“军神”。
到了徽宗崇宁年间(1102年),关羽被封为“忠惠公”,宣和五年(1123年)更是再加封“义勇武安王”,宋徽宗还亲自跑去显烈庙题写了“神勇”二字匾额。
从人到神、从公到王,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宋代意识形态领域的巨大变迁。
整个两宋时期,由于相较北方强敌总体都处在一种弱势地位,因此作为整体国家的心态自然需要寻求一种慰藉,在这样的情势下,史书里昔日蜀汉独自面对北方曹魏的典故就自然而然的被类比到两宋自己。
尤其到了南宋,伴随着金、蒙元异族政权的相继崛起,伴随着朱子学的持续渗透,“正统”的概念被更加固化,于是蜀汉代替了曹魏,成为官方叙事中的正统象征。
由此,关羽这个隶属于蜀汉、拥有一定战功又誓死不降的武将,文化地位便巨幅跃升,这背后正是这种讲求坚贞节气并改换正统的心理机制。
关羽在宋代真成了神,那他又如何与财富挂上钩,变成财神爷的呢?
这里的原因和著名的晋商和解州盐池有关。
解州盐池即解池,又称河东盐池,位于中条山北麓,正面对黄河由北向东的转弯处,其面积约130平方公里,约相当4个澳门这么大,而世界上内陆咸水湖不多,可见解池其价值。
更重要的是,宋朝时盐政收入一度占全部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而其中占据盐产量很大部分的便是解池,这样一来,解池产盐能否可持续,便成为动辄关乎国运的大事了。
关羽和解池能扯上关联,关键就在于关羽的籍贯,《三国志·蜀书六》中记载,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
这里的传奇故事是这样展开的。
话说宋真宗在位时某年,解州地方官员突然奏报,解池自去年以来水少盐减,发生灾变,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盐税收入,当地说法是盐池遭遇了邪神蚩尤作祟。
皇帝在没盐吃的不得已之下,请龙虎山张天师解救,天师召来解州本土大将军关羽,关公大战蚩尤,这才使盐池得以修复。
当地人为此还诌了一段《关云长大破蚩尤》的剧本,绘声绘色地勾画出关羽神迹。这段话诚然怪力乱神之至,但在《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史》等公私史籍中都有类似记载,至少这个传说代表了山西群众对持续吃上盐这种美好生活的向往。
然而,民间传说里的关羽要进一步神格化,仅靠口口相传是不够的,必然要有幕后推手,而这个推手,正是著名的晋商。
晋商势力自宋初因参与征讨北汉而出现后,在整个明清时代都发展迅速,这其中的关键也在于盐。
明帝国建立后,长期在北方边境集结重兵,设置“九边”以防御蒙古残余势力的反扑。然而,边境屯兵所需的粮草从千里之外运来,成本惊人,国家财政也不堪重负。
在此情形下,山西地方官员杨宪提出“开中法”,各地客商可自行运送粮草到驻军所在地,每上缴一石粮食得“盐引”一张,凭盐引可以领盐。当时用盐引还可以用来换米、铁、马等紧俏物资,用于销售。晋商在这不断的食盐—商品交换中赚取巨量贸易差额,财富快速积累。
所以概括来说,关羽之所以为财神,第一步是作为盐池开采的保护神而受到晋商拥护,这之后,伴随着晋商业务范围在清代的大规模扩展以至远及海外,这些身在异乡的晋商便建立了祭祀关羽的关帝庙,并在关帝庙里团结同乡、商议生意。
最后,由于商贸活动必须有基本诚信这一特点,由于关羽所具有的忠义精神是普适价值,成为了中国传统商人共同遵循的道德准则。
历经数次复杂的文化构建,“盐—关羽—财富之间”的逻辑链条终于被打通,我们的“关二爷”也终于从威震四方的武将化为了一尊主持公正讲仁义“财神”。
夜读丨说说中国人心里的“娘家”
新年好丨过年为什么要给压岁钱?
过年了丨万物更新,旧疾当愈,往事清零,万事胜意
主播:吕鹏
资深媒体人,大叔嗓音的小咸肉
文章来源:历史研习社(mingqinghistory)
作者:程澄,顺时针研究历史,逆时针解毒世界。“历史研习社”,一个靠专业与有趣打动了数十万粉丝的史学精品号。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事业部
点击图片可进入
“喜马拉雅FM”-“全民夜读”栏目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样的“人民”国货,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人民旅游”
分享你的游记与攻略,展示你的美景与美食,“代”你体验不一样的风景与风情。
“民生周刊”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 ,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